对于没有超过标志温度组别的内部元件的“pxb"?;さ燃?以及“pyb"和“pzc"?;さ燃?非金属外壳和外壳的非金属部分的耐热耐寒试验(GB/T3836.1)不*于正压外壳。
这是因为外壳的降解导致泄漏率上升,会导致报警以及有点燃能力回路电源的切断。因此,非金属外壳和外壳的非金属部件的预处理试验并不认为是必要的。
5.2 材质
用于外壳、管道和连接件的材质不应受规定的?;て宓牟焕跋?。
5.3门和盖
5.3.1 I类正压外壳
门和盖应:
——采用符合GB/T 3836.1规定的特殊紧固件;或
——采用联锁,以便使门和盖打开时,向未用7.15所列的设备保护级别(EPL)?;さ牡缙璞腹┑绲牡缭茨茏远卸希以诿藕透潜蘸弦郧安荒苤匦峦ǖ?。同时还应符合7.7的要求。
5.3.2具有静态正压?;さ腎类正压外壳
门和盖应采用符合GB/T 3836.1规定的特殊紧固件。
5.3.3I类正压外壳
GB/T 3836.1中规定的特殊紧固件的要求不适用。
对于“pxb"?;さ燃?不需要用工具或钥匙就能打开的门和盖应设置联锁,以便当它们处于打开状态时,向未列入7.15保护的电气设备供电的电源能自动断电,并且在门和盖关闭前不能重新通电。
对于“pyb"和“pzc"?;さ燃?对是否使用工具或钥匙不做要求。
宜考虑当松动紧固件时,高的内部压力可能会使门或盖猛然打开。宜采用下列方法防止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受到伤害:
a)采用多个紧固件,以便在松开所有紧固件之前外壳安全地排气;或
b)采用双位紧固件,使外壳打开时能够安全排放压力;或
c) 限制最大内部压力不大于2.5 kPa
5.3.4具有静态正压?;I类和III类正压外壳
门和盖应只能用工具才能打开。
5.3.5 II类和III类:pxb型
对于含有需要冷却时间的热部件的正压外壳,不使用工具或钥匙不应轻易打开。
5.3.6 II类和III类门和盖的警告
为了防止因外壳打开,爆炸性气体或粉尘被点燃,门和盖应标志:
“警告:严禁在爆炸性环境中打开!"
5.4机械强度
正常运行时,正压外壳及其管道和它们的连接部件,在所有排气孔封闭状态下应承受制造商规定的最高正压的1.5倍压力,压力为200 Pa
如果在工作中可能出现引起外壳、管道或连接部件变形的压力,应设置安全装置,将最大内部正压值限制到低于可能对防爆型式产生不利影响的水平。如果制造商不提供安全装置,设备防爆合格证编号应按照GB/T 3836.1中的标志要求包含“X"后缀,并且防爆合格证中列出的特殊使用条件应详细说明用户为确保符合本文件要求所需要的必要信息。
5.5 I类和II类气孔、隔板、间隔和内部元件
5.5.1 气孔和隔板的设置应保证有效换气。
可通过适当设置?;て骞┢慕缀团牌准案舭宓淖饔美聪椿黄那?。
对于重于空气的气体或蒸气,?;て宓慕肟滓丝拷雇饪堑亩ゲ?,而排气孔靠近外壳的底部。
对于轻于空气的气体或蒸气,?;て宓慕滓丝拷饪堑牡撞?而排气孔宜靠近外壳的顶部。
在外壳的相对侧设置进气孔和排气孔以促进前后通风。
内部隔板(例如电路板)的设置宜使?;て宓钠鞑皇茏璋?。使用支管或导流板也能改善障碍物周围的气流流动。
气孔数量宜按设备的结构来选择,特别要考虑电气设备可能被分成一些小空腔的换气。
5.5.2内间隔应与主外壳相通或单独换气。
对于每1 000 cm2设置面积不小于1 cm2的通气孔,并且最小为6.3 mm直径的通气孔通常才足以适当换气。
5.5.3阴极射线管(CRTs)和其他气密装置不需要换气。
5.5.4内部净容积小于20cm2的元件,只要所有这类元件的总容积不超过正压外壳内部净容积的1%,则视为不需要换气的内部空腔。
注: 1%是以氢气的燃烧下限(LFL)的25%为基础,见A.2。
被视为密封的电气元件,如晶体管、微电路、电容等,在计算元件的总容积中不包括它们。